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211/215    第18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安全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安全风险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1. 风险矩阵法:通过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选择适用的定性方法科学确定安全风险大小。
  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LEC 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定性评价方法,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iable);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quency);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
    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 L、E、C 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 L、E、C 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D=L×E×C。

收藏     记录


212/215    第18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类别 标准
源头控制 包括替换或降低危险物质的量,改进维护方式,修复防护装置等;
在源头和员工之间的控制 包括加强对员工的监督,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员工处的控制 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开展安全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收藏     记录


213/215    第18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在完成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和制定分级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包括危险源位置、危险源名称、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安全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主体等内容;
  2. 企业应在安全风险较高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及信息报告方式等内容。

收藏     记录


214/215    第18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规范隐患排查治理闭环运行;
  2. 结合所属行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以及本单位制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3. 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
  4. 及时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对一般事故隐患立即或短时间内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治理,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对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中发现的,需要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完成治理并评估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5.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包括排查时间、事故隐患内容、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等信息;
  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收藏     记录


215/215    第18节: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企业在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创建后,应当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切实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位。

双重预防机制从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出发,通过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得到有效管控,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一旦管控措施失效,通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并整改管控措施的缺陷,使安全风险重回可接受程度;
因此,双重预防机制是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两道屏障,两道屏障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收藏     记录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