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安全附件:瓶阀
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的瓶阀产品安全性能负责,确保其瓶阀产品安全使用至少一个气瓶检验周期;
制造单位一般将瓶阀设计成不可拆卸的结构,并注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时应报废;
制造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瓶阀进行修理、改造或者更换受压零部件;
低温绝热气瓶阀出现泄漏情况,可以维修,但只允许原瓶阀制造单位更换瓶阀总成;
接触氧或强氧化性气体的瓶阀应当进行脱脂处理。
2. 瓶阀材料
充装气体接触的瓶阀材料,与充装气体具有相容性;
溶解乙炔气瓶阀材料,选用含铜量小于 65%的铜合金;
盛装易燃气体气瓶瓶阀上的手轮,选用阻燃材料制造。
3. 瓶阀结构
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与瓶口螺纹匹配;
瓶阀出气口的连接应采用防止错装、错用气体的结构;
【注】盛装助燃和不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右旋,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左旋;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采用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且瓶阀与瓶体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
液化石油气瓶阀可以设计成直角阀或直阀;
氧气瓶阀结构具有剩余压力保持功能。
【2022年-单选】瓶阀是装在气瓶瓶口上,用于控制气体进入或排出气瓶的组合装置。包括阀体、阀杆、阀芯、密封圈、锁紧螺母等操作。关于气瓶瓶阀安全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瓶阀上与气瓶连接的螺纹,应与瓶体螺纹匹配并保证其可靠性;
B.可燃性气体瓶阀出气口螺纹应为右旋,不燃气体瓶阀出气口螺纹应为左旋;
C.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设计成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
D.任何与气体接触的金属物,瓶阀材料与气瓶内所充装的气体具有相容性。
【答案】B
安全泄压装置安全要求
剧毒气体、自燃气体的气瓶,禁止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不应当单独装设安全阀;
燃气和氧气、氮气及惰性气体气瓶,一般不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溶解乙炔气体的气瓶,应当装设易熔合金塞装置;
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应当装设爆破片-易熔合金塞串联复合装置或者玻璃泡装置;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应当装设爆破片。
2. 设计、材料、装设、永久性标志及其他要求
①设计
安全泄压装置开启产生的反作用力不应对气瓶有不良影响;
可燃气体气瓶安全泄压装置应使排出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小于气瓶水压试验压力的 75%,并且不大于气瓶水压试验压力;
【注1】安全阀额定排放压力不超过气瓶水压试验压力;
【注2】安全阀回座压力不小于气瓶最高使用温度下的压力。②装设
无缝气瓶的安全泄压装置,应当装设在瓶阀上;
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的爆破片装置,应当焊接在气瓶封头上;
爆破片-易熔合金塞复合装置中的爆破片,应当置于与瓶内介质接触的一侧。
【2020 年-单选】安全泄压装置是在气瓶超压、超温时迅速泄放气体、降低压力的装置。气瓶的安全泄压装置应根据盛装介质、使用条件等进行选择安装。下列安全泄压装置中,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应当选装的是( )。
A.易熔合金塞装置;
B.爆破片-易熔合金塞复合装置;
C.爆破片装置;
D.爆破片-安全阀复合装置。
【答案】B
【2022年-单选】气瓶安全泄压装置能够在气瓶超压时迅速自动泄放气体,降低压力,以保护气瓶不会因超压而发生爆炸,但有些气瓶不得或不宜装设安全泄压装置。根据《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23),下列不同用途的气瓶中,不应装设安全泄压装置的是( )。
A.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
B.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C.盛装液氮的低温绝热气瓶;
D.盛装剧毒气的气瓶。
【答案】D
【2023 年-多选】气瓶附件是气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瓶安全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瓶阀、安全泄压装置、防震圈都属于气瓶附件,下列气瓶附件设计及使用的安全要求中,正确的有( )。
A.易熔合金塞结构简单不得用于固定式压力容器;
B.盛装剧毒或自燃气体的气瓶禁止安装安全泄压装置;
C.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该气瓶的水压试验压力;
D.盛装氧气的气瓶瓶阀出气口螺纹应为左旋;
E.与乙炔接触的瓶阀材料铜含量应小于 85%。
【答案】ABC
气瓶保护附件
无缝气瓶出厂时,应当装配不影响瓶阀手轮正常使用的保护罩,并且不得装配螺纹式瓶帽;
气瓶保护罩或固定式瓶帽不得用铸铁制造;
不能靠瓶底竖立的气瓶,应当装配底座;
5L 以上的无缝气瓶应当装配颈圈。
【2019年-单选】气瓶是用于储存和运输压缩气体的可重复充装的压力容器。关于气瓶安全附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瓶瓶阀的手轮必须具有阻燃性能;
B.气瓶瓶帽必须用灰口铸铁制造;
C.防震圈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气瓶受到直接冲撞;
D.气瓶安全泄压装置只能用安全泄压阀。
【答案】C
充装使用
使用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日常维护保养。
2. 充装单位和人员基本要求
充装单位只能充装本单位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以及使用登记机关同意充装的气瓶,严禁充装未经定期检验合格、非法改装、翻新以及报废的气瓶。【增补内容】充装的基本要求;
燃气气瓶警示标签上应注明“人员密集室内禁用”;
充装单位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并记录。
3. 制定操作规程
使用操作规程:包括气瓶使用参数、使用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日常检査和异常情况处理、相应记录等内容;
充装操作规程:包括充装工作程序、充装控制参数、安全事项要求、异常情况处理以及记录等内容。
安全管理要求:操作规程
充装单位至少制定并有效实施以下操作规程:
瓶内残液(残气)处理;
气瓶充装前(后)检查;
气瓶充装;
气体分析;
设备仪器。
充装安全技术要求
充装装置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气体错装,必要时应当先抽真空再进行充装。
2. 充装单位信息标志、警示标签(1)标签上至少注明充装单位名称和电话、气体名称、实际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装检査人员代号;
3. 充装检査与计量
①基本要求
充装前(后),应当逐只对气瓶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气瓶充装过程中,应当逐只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检查记录和充装记录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并且应当由作业人员签字确认。
②发现问题处理:
检查发现以下情况,应当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出厂标志、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瓶内介质未确认;
气瓶附件损坏、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
气瓶内无剩余压力;
超过检验期限;
充装氧化或者强氧化性气体气瓶沾有油脂;
充装可燃气体的新气瓶首次充装或者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过置换或者抽真空处理。
③【增补内容】充装不合格气瓶的处理要求
新投入使用、定期检验、更换瓶阀或因故放尽余气后首次充装的气瓶,除压缩空气气瓶以外,均应按规定对气瓶进行置换或抽真空处理;
当气瓶无剩余压力或有不明剩余气体时,应按要求进行置换或抽真空处理;
有残液的气瓶,残液积存量超过充装质量4%的气瓶,需要对气瓶进行抽残或抽空处理;
气瓶外表面发现有火烤、烧伤迹象的一律判废;
气瓶水压试验有效期前1个月应向气瓶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充装安全技术要求
充装装置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气体错装,必要时应当先抽真空再进行充装。
2. 充装单位信息标志、警示标签(1)标签上至少注明充装单位名称和电话、气体名称、实际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装检査人员代号;
3. 充装检査与计量
①基本要求
充装前(后),应当逐只对气瓶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气瓶充装过程中,应当逐只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检查记录和充装记录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并且应当由作业人员签字确认。
②发现问题处理
检查发现以下情况,应当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出厂标志、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瓶内介质未确认;
气瓶附件损坏、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
气瓶内无剩余压力;
超过检验期限;
充装氧化或者强氧化性气体气瓶沾有油脂;
充装可燃气体的新气瓶首次充装或者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过置换或者抽真空处理。
③【增补内容】充装不合格气瓶的处理要求
新投入使用、定期检验、更换瓶阀或因故放尽余气后首次充装的气瓶,除压缩空气气瓶以外,均应按规定对气瓶进行置换或抽真空处理;
当气瓶无剩余压力或有不明剩余气体时,应按要求进行置换或抽真空处理;
有残液的气瓶,残液积存量超过充装质量4%的气瓶,需要对气瓶进行抽残或抽空处理;
气瓶外表面发现有火烤、烧伤迹象的一律判废;
气瓶水压试验有效期前1个月应向气瓶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4. 压缩气体充装
压缩气体充装后的压力不得超过气瓶公称工作压力;
充装单位采用电解法制取氢气、氧气,应当装设氣、氧气浓度自动测定仪器和超标报警装置,同时应定期对氢、氧浓度人工检测,氢气中含氧或氧气中含氢超过0.5%时,应停止充装作业。
5. 高(低)压液化气体充装
①通用要求
充装前应当逐瓶称重(车用气瓶除外);
应当配置与充装接头相适应的衡器。
②低压液化气体充装系数
温度高于气瓶最高使用温度5℃时,气瓶内不能满液。
③低温液化气体及低温液体充装
充装单位应采用衡器逐瓶复检,充装超量的气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否则不允许出充装站。
④溶解乙炔充装
溶解乙炔气体充装,气瓶瓶壁温度不得超过 40℃;
溶解乙炔气体充装应当采取多次充装的方式进行,每次充装间隔时间不少于 8h。
⑤混合气体充装
充装前,应当采用加温、抽真空等方式进行预处理,按相应混合气体充装标准的规定,确定各气体组分的充装顺序;
充装每一气体组分之前,应当使用待充装的气体对充装装置和管道进行置换。
6. 【增补内容】气瓶充装站的安全控制措施
充装设备、管道和阀件应选用与充装介质特性不相容的材料;
充装站内有足够的供电和照明设施,操作电源应便于操作人员开停设备,设置紧急停车按钮,并采用防爆设计,严禁裸露和乱拉临时电源线;
通风装置应与报警系统联锁,每2h 启动一次;
充装氮气、氩气及室息性气体的缺氧危险场所严禁封闭作业,工作时应有专人看护;
充装液氮、液氩及室息性气体作业场所不可设置在低凹处,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
液氧是强氧化剂,应远离油、脂、沥青、煤油、油、木材及各种可燃物;
发现有泄漏时,严禁带压紧固,应先关闭汇流排阀门,再关闭气瓶阀门;
充装冷冻液化气体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远离放空口。
【2019 年-单选】气瓶充装作业安全是气瓶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列气瓶充装安全要求中,钱错误的是( )。
A.气瓶充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气瓶充装许可;
B.充装高(低)压液化气体,应当对充装量逐瓶复检;
C.除特殊情况下,应当充装本单位自有并已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
D.气瓶充装单位不得对气瓶充装混合气体。
【答案】D
安全用气使用说明
① 横放时,瓶端应当朝向一致,高不得超过5层且不得超过车厢,立放时,要防止气瓶倾倒;
②严禁抛、滑、滚、碰、撞、敲击气瓶;
③吊装气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
7. 储存瓶装气体实瓶时,存放空间温度超过60℃的,应当采用喷淋等冷却措施‘’
8. 禁止将安装液化天然气气瓶的机动车辆驶入或者停放在建筑物内的停车场等封闭空间。
特殊规定和禁止性要求
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应当具备向气瓶充装蒸气压不小于0.8MPa的饱和液体的能力。
2. 禁止性要求:禁止将移动式压力容器内的气体直接对气瓶进行倒装或者将气瓶内的气体直接对其他气瓶进行倒装,根据相关文献对气瓶储存和运输的进一步规定:
严禁使用叉车、翻斗车或铲车搬运气瓶;
严禁用自卸汽车、挂车或长途客运汽车运送气瓶;
化学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不得通车运输,氧气、氯气与氢气或乙炔和液化石油气不得同车运输;
散装直立气瓶高处栏板部分不应大于气瓶高度的1/4;
运输车停靠时,司机和押运人员不得同时离开车辆;
氢气不淮与笑气、氨、氯乙烷、乙炔、环氧乙烷同库;
气瓶应当遵循先入库先出发的原则。
【2018 年-单选】瓶装气体品种多,性质复杂。在贮存过程中,气瓶的贮存场所应符合设计规范,库房管理人员应熟悉有关安全管理要求。下列对气瓶贮存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气瓶库房出口不得少于两个;
B.可燃气体的气瓶不得在绝缘体上存放;
C.可燃、有毒、窒息性气体气瓶库房应有自动报警装置;
D.应当遵循先入库的气瓶后出发的原则。
【答案】D
【2020 年-单选】气瓶入库应按照气体的性质、公称工作压力及空实瓶严格分类存放,并应有明确的标志。盛装下列物质的气瓶中,不能与氢气瓶同库贮存的有( )。
A.氯乙烷;
B.氨;
C.乙炔;
D.环氧乙炔;
E.二氧化碳。
【答案】ABCD
【2021 年-单选】气瓶入库时,应按照气体的性质、公称工作压力及空实瓶等进行分类分库存取并设置明确标志。下列气瓶中,可与氢气瓶同库存放的是( )。
A. 氨气瓶;
B.乙炔气瓶;
C.氧气瓶;
D.氮气瓶。
答案:D
【2022 年-单选】气瓶装卸、运输、储存、保管和发送等环节都必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气瓶装运人员都应掌握气体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的用法。关于气瓶装卸及运输环节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输前应检查气瓶是否配带瓶帽、防震圈;
B.使用叉车、翻斗车和铲车搬运气瓶时,必须严格执行双人监督、单人指挥制度;
C.运送过程中严禁肩扛、背驮、怀抱等,需要升高或降低气瓶时应二人同时操作;
D.气瓶吊运时,不得用金属链绳捆绑气瓶。
【答案】B
【2023 年-单选】气瓶在贮存过程中经常发生事故,贮存场所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同时还应加强管理。下列气瓶贮存的安全要求中,错误的是( )。
A.贮存过程中应遵循先入库先发出原则,并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签;
B.空、实瓶应分开存放,可燃气体的气瓶不得与还原性气瓶同存;
C.气瓶库屋顶应为轻型结构,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透明玻璃上应涂白漆;
D.瓶库内部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用电热器、煤炉取暖。
【答案】B
定期检验
在气瓶表面涂覆颜色标志、检验机构名称、下次定期检验日期和检验合格标志等;
对报废气瓶进行消除使用功能的破坏性处理。
2. 定期检验周期
气瓶的首次定期检验日期应从制造日期起计算;
车用气瓶首次定期检验日期应从气瓶使用登记日期起计算,但制造日期与使用登记日期的间隔不得超过1个定期检验周期;
① 混合气体按检验周期最短的气体特性确定;
② 车用压缩天然气瓶检验周期为3年;
③ 溶解乙炔气瓶检验周期为3年。
3. 异常情况的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应当及时进行定期检验:
有严重腐蚀、损失,或者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的;
库存或者停用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后投入使用的;
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影响车用气瓶安全的;
气瓶相关标准规定需要提前进行定期检验的其他情况,以及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提前检验的。
4. 气瓶报废处理
气瓶或者瓶阀使用时间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的;
车用气瓶随报废车辆一同报废,其中出租车使用的车用压缩天然气瓶使用时间最长为8年;
低温绝热气瓶绝热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且无法修复的。
5. 气瓶检验前处理
气瓶定期检验前,应对瓶内残液、残气进行回收和处理;
毒性、可燃气体气瓶的残液、残气不得直接向大气排放;
确认气瓶内压力降为零后,方可卸下瓶阀;
气密性试验前,盛装可燃气体的气瓶应当经过置换。
6. 消除使用功能处理
应当采用压扁或将瓶体解体等不可修复的方式;
进行气瓶消除使用功能处理的机构应对所处理的气瓶逐只记录,并且每年向负责办理气瓶使用登记的市场监管部门报告消除使用功能的气瓶数量。
7. 禁止性要求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将报废气瓶修理、翻新后销售和使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采用钻孔或破坏瓶口螺纹的方式,对报废气瓶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报废气瓶未经消除使用功能处理,而销售、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