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等级的划分,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进行。
划分依据 | 一般事故 | 较大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别重大事故 |
死亡人数 | <3人 | 3人 | 10人 | 30人 |
重伤人数 |
<10人 | 10人 | 50人 | 100人 |
直接经济损失 | <1000万元 | 1000万元 | 5000万元 | 1亿元 |
注:数字就高不就低。
【答案】C
【答案】B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未正确系安全带)
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安全阀未正常投用)
【单选】某化工企业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事故隐患,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下列属于一般事故隐患的是( )。
A.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B.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C.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D.未更换超过有效期的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D
【解析】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ABC 选项错误: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属于重大事故隐患。D 选项正确:超过有效期的劳动防护用品可以立即更换,属于一般事故隐患。
【单选】事故隐患的整改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对不同的隐患进行分类治理。下列事故隐患的分类中,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是( )。
A.员工在存放汽油的罐区工作未穿防静电工作服
B.吊装作业过程中未拉警戒线
C.乙炔生产线未安装紧急停车系统
D.电焊机线头破损裸露
【答案】C
【解析】ABD 选项错误:员工在存放汽油的罐区工作未穿防静电工作服、吊装作业过程中未拉警戒线、电
焊机线头破损裸露可以立即整改排除属于一般事故隐患。C 选项正确:乙炔生产线未安装紧急停车系统需要停产整改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答案】B
海因里希法则:
【单选】某大型化工企业对近几年的意外事件进行了回顾和统计,发现企业平均每年发生大小意外事件约为 210 起左右,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断,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该公司未来十年内,轻伤可能是( )。
A.7 起
B.18 起
C.185 起
D.203 起
【答案】C
【答案】D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分类 | 内容 | 特点 |
第一类危险源
|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例如,炸药、旋转的飞轮。
|
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 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 严重。 |
第二类危险源
|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例如,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 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
注释: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多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下列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
A.装有危险物料的压力容器
B.腐蚀受损的安全阀
C.到期的绝缘手套
D.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
E.存在硫化氢的压力管道
【答案】BCD
【解析】AE 选项错误:装有危险物料的压力容器、存在硫化氢的压力管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BCD 选项正确:腐蚀受损的安全阀、到期的绝缘手套、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属于第二类危险源。
【单选】某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危险源,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
第二类危险源,下列关于危险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爆破作业中用到的雷管是第一类危险源
B.员工未遵守规章制度是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D.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答案】C
【解析】C 选项错误: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答案】D
【答案】CDE
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1)失误—安全功能
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多选】下列属于本质安全设计的是( )。
A.事故多发处设置警示标识
B.缩短设备运行时间
C.锻造机装设双按钮开关
D.机械设备加设自动停机系统
E.曳引式电梯的安全钳
【答案】CDE
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口诀:烟民建危矿)
矿山企业分为:煤矿和非煤矿山。
非煤矿矿山企业: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及其尾矿库、地质勘探单位、采掘施工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
【单选】我国对一些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选项中,不必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是( )。
A.煤矿企业
B.金属冶炼企业
C.危险化学品企业
D.烟花爆竹企业
【答案】B
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应对措施: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四)轨迹交叉理论
(五)系统安全理论
(六)综合原因论
【答案】B
【答案】B
【2023年•单选】 某精密机械制造厂对近10年发生的人身伤害类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员工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该企业决定在下一步招聘中心增加心理测试环节,以避免该类人员从事高风险工作,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该企业人员招聘以及岗位适配的说法,符合的理论是( )。
A.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B.事故轨迹交叉理论
C.瑞士奶酪模型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答案】D
【解析】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措施:①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②企业
严格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等优秀人才就业,以减少事故。
【2022年•单选】某CNG加气站员工小许在未进行设备检查情况下,强行拉拽加气枪管线给远处一辆槽车加气,导致老化的加气枪管线断裂,高压气泄漏发生爆炸,造成加气设备、槽车损坏和人员伤亡。根据事故致因轨迹交叉理论,关于人、物事故致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气设备和槽车是致害物
B.小许强行拉拽加气枪是不安全行为
C.气枪管线老化是不安全状态的起因物
D.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管理的重点
【答案】D
【解析】根据事故致因轨迹交叉理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这样就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
【2020年-多选】美国铁路列车安装自动连接器之前,每年都有数百名铁路工人因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死于车辆连接作业,而装上自动连接器后,虽然偶尔有伤人事件发生,但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根据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自动连接器的应用消除了( )。
A.设计上的缺陷
B.人的行为缺陷
C.作业环境的缺陷
D.管理上的缺陷
E.使用上的缺陷
【答案】A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轨迹交叉理论相关内容。消除生产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美国铁路列车安装自动连接器之前,每年都有数百名铁路工人死于车辆连接作业事故中,铁路部门的负责人把事故的责任归咎于工人的错误或不注意。后来,铁路部门根据政府法令的要求,把所有铁路车辆都装上了自动连接器,车辆连接作业中的死亡事故也因此大大地减少。
【答案】D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 内容 |
动态相关性原则 |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巷道开挖产生动态过程,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不同、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 |
整分合原则 |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
反馈原则 |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
封闭原则 |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管理制度和办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 内容 |
动力原则 |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
能级原则 |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
激励原则 |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
行为原则 |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 内容 |
偶然损失原则 |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
因果关系原则 |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
“3E”原则 |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
本质安全化原则 |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 内容 |
安全第一原则 |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
监督原则 |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
【2023年-单选】某疫苗生产企业对公司构架进行调整后,根据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实际绩效,重新明确了每个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分工,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该企业上述做法基于( )。
A.动态相关性原则和3E原则
B.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和动力原则
D.封闭原则和行为原则
【答案】B
【解析】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是能级原则。
【2021年-单选】某电网维修站副值班员未办理操作票直接进入高压配电室准备进行倒闸操作,站长发现其站在错误的设备隔间,立即叫停操作,避免了一起触电事故发生。站长针对上述行为提出, 虽然此次操作未造成事故,但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后果不可想象。站长这一说法符合预防原理及原则中的 ( )
A.动态相关原则
B.偶然损失原则
C.弹性原则
D.本质安全化原则
【答案】B
【解析】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的后果及其危害程度是随机的、偶然的,并且无法预测的。就算发生的事故是相同类型的,但是其导致的后果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原则是说,无论事故是否造成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意料之外及不期望发生的、无人员受伤及损坏但可能会伤及人员的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