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61/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0年-单选】电气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可产生电火花,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关于电火花和电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火花和电弧只能引起可燃物燃烧,不能使金属熔化;
B.电气设备正常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更不会产生电弧;
C.静电火花和电磁感应火花属于外部原因产生的事故火花;
D.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产生的火花属于事故火花。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电火花和电弧

  1.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构成电弧;
  2. 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工作火花
控制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
④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电刷与滑环的接触处。

事故火花
①线路发生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电火花;
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连接点松动或线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④变压器、断路器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发生的闪络。

【注1】外部原因的事故火花,如雷电、静电和电磁感应火花等;
【注2】电动机转动部件与其他部件碰撞产生的机械碰撞火花。


62/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1年-单选】电火花是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呈现出的现象,其电弧温度高达 800℃,能使金属熔化、溅、构成二次引燃源。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下列电火花中,属于事故火花的是(      )。

A.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
B.开关开合时产生的火花;
C.电源插头拔出时产生的火花;
D.手持电钻碳刷产生的火花。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电火花和电弧

  1.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构成电弧;
  2. 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工作火花
控制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
④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电刷与滑环的接触处。

事故火花
①线路发生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电火花;
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连接点松动或线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④变压器、断路器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发生的闪络。

【注1】外部原因的事故火花,如雷电、静电和电磁感应火花等;
【注2】电动机转动部件与其他部件碰撞产生的机械碰撞火花。


63/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2年-单选】电气火灾的主要引燃源是电火花和电弧,关于电火花类别或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开关、断路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火花不会引燃可燃物;
B.电火花既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构成二次引燃源;
C.变压器、断路器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发生的闪络属于工作火花;
D.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产生的火花属于事故火花。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电火花和电弧

  1.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构成电弧;
  2. 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工作火花
控制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
④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电刷与滑环的接触处。

事故火花
①线路发生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电火花;
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电火花;
③连接点松动或线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
④变压器、断路器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发生的闪络。

【注1】外部原因的事故火花,如雷电、静电和电磁感应火花等;
【注2】电动机转动部件与其他部件碰撞产生的机械碰撞火花。


64/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2 年-单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三类:I 类为矿井甲烷,Ⅱ类为工厂的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为爆炸性粉尘和纤维。为了在不同危险环境配置相应的防爆电器设备,应对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分组,分级,关于危险物质分组、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组,T1、T2、T3、T4、T5、T6;
B.气体、蒸气、薄雾按 MICR 分为4级,I、IIA、IIB、IIC;
C 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分为3级,IIIIA 级、IIIB 级、IIIC 级;
D.气体、蒸气、薄雾按 MRGS 分为3级,IIA、IIB、IIC。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危险物质和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物质的性能参数

  1. 闪点;
  2. 燃点:闪点不超过45℃的易燃液体,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
  3. 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组为:T1、T2、T3、T4、T5、T6
  4. 爆炸极限: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5.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

MICR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比;
气体、蒸气、薄雾按 MICR 分级为:I、IIA、IIB、IIC
最小引燃能量指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6.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质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长25m 的间隙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不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气体、蒸气、薄雾按 MESG 分级为:I、IIA、IIB、IIC


65/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18年-单选】对爆炸性粉尘环境,需要根据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若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此类爆炸性环境应确定为(      )。

A.1 区
B.2 区
C. 21 区
D.22 区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环境

  1. 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危险区级别受释放源特征、通风条件、危险物质性质的影响。

0区:正常运行时持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例如】密闭容器、储油管内部气体空间
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或偶然出现),【例如】储油管顶部设置的呼吸阀
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例如】距储油管3m 以外的外部区域。

     2.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危险区级别受粉尘量、粉尘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的影响。

20区:可燃性粉尘云持续或长期或频繁的出现,【例如】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设备内部;
21区正常运行时可燃性粉尘云可能偶尔出现【例如】频繁打开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外部邻近区域
22区: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也是短暂的,【例如】粉尘袋、取样点周围的区域


66/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1 年-单选】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划分,应根据爆炸性粉尘量、释放率、浓度和其他特性,以及同类企业相似厂房的实践经验等确定。下列对面粉生产车间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分区中,错误的是(      )。

A.筛面机容器内为 20 区;
B.取样点周围区为 22 区;
C.面粉灌袋出口为 22 区;
D.旋转吸尘器内为 20 区。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环境

  1. 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危险区级别受释放源特征、通风条件、危险物质性质的影响。

0区:正常运行时持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例如】密闭容器、储油管内部气体空间
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或偶然出现),【例如】储油管顶部设置的呼吸阀
2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例如】距储油管3m 以外的外部区域。

     2.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危险区级别受粉尘量、粉尘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的影响。

20区:可燃性粉尘云持续或长期或频繁的出现,【例如】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设备内部;
21区正常运行时可燃性粉尘云可能偶尔出现【例如】频繁打开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外部邻近区域
22区: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也是短暂的,【例如】粉尘袋、取样点周围的区域


67/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18年-单选】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先按释放源级别划分区域,再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关于爆炸危险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 35%以下为通风良好;
B.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 75%以下为通风不良;
C.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2区;
D.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区域,可划分为2区。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区域: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对区域危险等级的影响

  1. 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

连续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短时间释放。

     2. 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1/4以下;
划分危险区域应遵循的原则:
①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可划分为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划分为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划分为2区
②通风良好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③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更为有效,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④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⑤利用堤或墙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68/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0 年-多选】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因此,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关于爆炸危险区分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局部机械通风不能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B.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
C.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D.在凹坑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E.如通风良好,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答案

【答案】DE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区域: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对区域危险等级的影响

  1. 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

连续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短时间释放。

     2. 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1/4以下;
划分危险区域应遵循的原则:
①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可划分为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划分为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划分为2区
②通风良好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③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更为有效,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④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⑤利用堤或墙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69/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21 年-多选】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应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综合确定。关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及范围的划分,正确的有(     )。

A.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 区;
B.区域通风良好,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C.区域采用局部机械通风,可降低整个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D.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E.利用墙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答案

【答案】ABDE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危险区域: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对区域危险等级的影响

  1. 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

连续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短时间释放。

     2. 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良好的通风标志是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1/4以下;
划分危险区域应遵循的原则:
①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可划分为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划分为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划分为2区
②通风良好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③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更为有效,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④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⑤利用堤或墙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70/120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018年-单选】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包含型式、等级、类别和组别,应设置在外部主体部分的明显地方,且应在设备安装后能清除看到。标志“Exd II B T3 Gb”的正确含义是(      )。

A. 增安型“d”,防护等级为 Gb,用于 T3 类 II B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B.浇封型“d”,防护等级为 T3,用于 Gb 类 II B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C.隔爆型“d”,防护等级为 Gb,用于 II B类 T3 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D.本安型“d”,防护等级为 II B,用于 T3 类 Gb 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类型和标志

  1. 隔爆型(d)能承受内部发生的爆炸而不致受到破坏,且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不致由内部爆炸引起其外部爆炸;
  2. 本质安全型(i)正常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
  3. 增安型(e)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加强措施;
  4. 无火花型(n);
  5. 正压型(p)
  6. 充油型(o);
  7. 充砂型(q);
  8. 浇封型(m);
  9. 气密型(h):防爆电气设备防护等级示例:

① Ex d IIB T3 Gb:该设备为隔爆型“d”,保护级别为 Gb,用于 IIB 类 T3 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
② Ex p IIIC T120℃ Db IP65该设备为正压型“p”,保护级别为 D,用于有 IIIC 导电性粉尘的爆炸性粉尘环境,其最高表面温度低干120℃,外壳防护等级为 IP65。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