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1/8    第1节:统计基础知识

【2020年-单选】某省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编制了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中涉及了对上一年度事故的统计、分析,分管领导在审阅报告后,强调报告要通过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表揭示本省事故多发频发的区域,该报告适用的统计图表是(       )。

  1. 统计地图;
  2. 条形图;
  3. 散点图;
  4. 对数线图。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图表的编制

  1. 概念:统计图:是用线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一种陈列形式

      2. 制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类别 标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3. 统计图的类型

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
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2/8    第1节:统计基础知识

【2022年-单选】某企业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对本企业发生的自 2011 年至 2021 年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事故类型起数和占比统计。根据统计图的一般选用原则,表示不同事故类别的起数和不同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占比,选用的统计图应为是(       )。

  1. 条图和圆图;
  2. 直方图和散点图;
  3. 线图和散点图;
  4. 直方图和圆图。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图表的编制

  1. 概念:统计图:是用线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一种陈列形式

      2. 制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类别 标准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宜选用的统计图
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条图
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圆图或百分条图
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线图、半对数线图
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散点图
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
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统计地图

      3. 统计图的类型

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
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3/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17年-单选】某单位共有员工 500 人,由于作业场所粉尘污染严重,造成员工患尘肺病较多,2015 年在观察期可能发生尘肺病的平均人数为 40 人,同期新发病人数 1 人,2015 年 9 月对 120 名员工进行尘肺病检查时,共有 4 人患尘肺病,则该单位尘肺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是(        )。

  1. 0.2%和 1.0%;
  2. 2.5%和 3.3%;
  3. 0.8%和 2.5%;
  4. 1.0%和 0.2%。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类别 标准
指标 绝对指标 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 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部分事故统计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如下:

  1. 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千人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³

     2. 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千人重伤率的计算公式为: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³

     3. 百万工时死亡率

百万工时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工时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⁶
注:
题干若没有给出法定工作日,则按一年250天计算
题干若没有给出每个工作日的工时,则按一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

     4. 百万吨死亡率

百万吨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吨产量,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⁶

     5. 重大事故率

重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重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重大事故率的计算公式为: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6. 特大事故率

特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特大事故率的计算公式为: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7.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发生的次数;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火灾发生的次数/地区总人口×10⁶

     8.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⁶

     9. 万车死亡率

万车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万辆机动车辆中,造成的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⁴

     10. 十万人死亡率

十万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 10 万人中,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十万人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十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 /地区总人数×10⁵


4/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20年-单选】某市常住人口12万人,截至2019年底,全年发生安全伤亡事故五起,其中火灾事故一起,死亡两人。特种设备事故一起,死亡一人;烟花爆竹事故一起,重伤三人;道路交通事故一起,轻伤七人;农机事故一起,轻伤一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0万元。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计算正确的是(       )。

  1. 千人重伤率0.025;
  2. 千人死亡率0.016;
  3.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15.66;
  4. 重大事故率0.6。



答案

【答案】A
【解析】该市2019年死亡人数3人,重伤人数3人,三起一般事故。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3=3÷120000×103=0.025;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3=3 ÷ 120000×103=0.025;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地区总人口×106=2 ÷ 120000××106=16.667;
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0 ÷ 5×100%=0。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类别 标准
指标 绝对指标 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相对指标 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部分事故统计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如下:

  1. 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千人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³

     2. 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千人重伤率的计算公式为: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员数×10³

     3. 百万工时死亡率

百万工时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工时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⁶
注:
题干若没有给出法定工作日,则按一年250天计算
题干若没有给出每个工作日的工时,则按一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

     4. 百万吨死亡率

百万吨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吨产量,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⁶

     5. 重大事故率

重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重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重大事故率的计算公式为: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6. 特大事故率

特大事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特大事故率的计算公式为: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7.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发生的次数;
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火灾发生的次数/地区总人口×10⁶

     8.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百万人中,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
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⁶

     9. 万车死亡率

万车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万辆机动车辆中,造成的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⁴

     10. 十万人死亡率

十万人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 10 万人中,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十万人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十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 /地区总人数×10⁵


5/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20年-单选】某地应急管理局年底对当地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工贸、危化、矿山、冶金等行业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又按照各事故企业发生的辖区和街道进行事故特征统计分析。根据伤亡事故统计方法的分类,上述做法属于(       )。

  1. 综合分析法;
  2. 统计图表法;
  3. 主次图分析法;
  4. 分组分析法。


答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常见的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综合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算数平均法、相对指标比较法、统计图表法、排列图法和控制图法。其中,分组分析法可根据发生事故的行业或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类别等进行分组。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经常用到的几种事故统计方法如下:

  1. 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将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总结分类,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或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各种变化的影响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2. 分组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是按伤亡事故的有关特征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例如,按事故发生的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所在地区、事故发生时间和伤害部位等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伤亡事故数据。

     3. 算术平均法

算数平均法举例,2001 年 1-12 月全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是 488 人、752 人、1123 人、1259 人、1321 人、1021 人、1404 人、1176 人、1024 人、952 人、989 人、1046 人,则平均每月死亡 =12555/12=1046(人)。

     4. 相对指标比较法

如各省之间、各企业之间由于企业规模、职工人数等不同,很难比较,但采用相对指标如千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则可以互相比较,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安全生产的情况。

    5. 统计图表法,事故常用的统计图有:

趋势图:即折线图,直观地展示伤亡事故的发生趋势;
柱状图:能够直观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指标大小比较;
饼图:即比例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6. 排列图

排列图也称主次图,是直方图与折线图的结合;
直方图用来表示属于某项目的各分类的频次,而折线点则表示各分类的累积相对频次;
排列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属于各分类的频数的大小及其占累积总数的百分比。

     7. 控制图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把质量管理控制图中的不良率控制图方法引入伤亡事故发生情况的测定中,可以及时察觉伤亡事故发生的异常情况,有助于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起到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作用。


6/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23年-单选】某服装加工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重伤,厂房,设备设施烧毁,善后共发生死者丧葬费用240万元,伤者医疗费用40万元,停产损失60万元,固定资产价值损失70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10万元,该企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是(       )。

  1. 280万元;
  2. 340万元;
  3. 1050万元;
  4. 980万元。



答案

【答案】D
【解析】 240+40+700=980万。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 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毁坏财产的价值

     2.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3.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③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④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他损失费用。

    5. 计算方法

工作损失价值的计算公式为:VW=DLM/(SD)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人;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6.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①千人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S=E/S×1000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②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V=E/V×100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7/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23年-单选】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该起事故总损失工作日为9600工作日,企业上年税利为1150万元,平均职工人数为120人,定工作日为250日,则该起事故造成的工作损失为(       )。

  1. 368万元;
  2. 184万元;
  3. 736万元;
  4. 575万元。



答案

【答案】A
【解析】VW=DLM/(SD)= 9600x1150/(120x250)=368万元。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 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毁坏财产的价值

     2.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3.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③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④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他损失费用。

    5. 计算方法

工作损失价值的计算公式为:VW=DLM/(SD)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人;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6.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①千人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S=E/S×1000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②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V=E/V×100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8/8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2022年-单选】某工厂员工刘某、王某对生产线OP1机台进行维修时,未切断动力电源,未挂警示牌,王某在启动设备前未仔细观察,且OP1机台后门行程开关被人为使用扎带绑扎。联锁功能失效,导致刘某被运行的设备挤压死亡。该起事故支出人员伤亡费100万元,善后处理费300万元,为救人切割报废OP1机台损失589万元,停产损失3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该事故等级是(        )。

  1. 一般事故;
  2. 较大事故;
  3. 重大事故;
  4. 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

【答案】A
【解析】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费100万元,善后处理费300万元,机器损失589万元=989万元,该起事故为一般事故。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 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毁坏财产的价值

     2.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3.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③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④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他损失费用。

    5. 计算方法

工作损失价值的计算公式为:VW=DLM/(SD)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人;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6.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①千人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S=E/S×1000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②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为:RV=E/V×100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