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1/13    第1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在衡量一个事故等级时按照最严重的标准进行划分。

类别 标准
事故等级 X死亡(人) Y重伤(人) Z直接经济损失(元)
一般事故  X<3  Y<10  Z<1000万
较大事故 3≤X<10 10≤Y<50 1000万≤Z<5000万
重大事故 10≤X<30 50≤Y<100 5000万≤Z<1亿
特别重大事故 X≥30 Y≥100 Z≥1亿

 


例题:

【2017年-单选】某商厦地下一层为大型综合性连锁超市,地上一层至三层主要经营服装及日用品,四层、五层主要为餐饮娱乐区。某晚20时32分,该商厦发生火灾,经过4个小时的扑救,将火彻底扑灭。这起事故造成9人死亡,5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76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是(       )。

  1. 一般事故
  2. 重大事故
  3. 较大事故
  4. 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

【答案】B
【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收藏     记录


2/13    第1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事故的分类

  1. 按行业划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 302 号),将事故分为火灾交通矿山化学危险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设施工特种设备以及其他等事故。

     2. 按致损因素划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根据1986年5月31日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事故的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对事故造成的伤害分析要考虑的因素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人体受伤的类型)、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划分:

事故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4. 伤害分类:

类别 标准
轻伤 1≤损失工作日<105
重伤 105≤损失工作日<6000
死亡 6000≤损失工作日

 


例题:

【2021年-多选】2018年某日,甲化工企业氯乙烯气柜泄漏,氯乙烯扩散至厂外区域,遇火源发生爆炸,造成24人死亡、21人受伤,38辆大货车和12辆小型车损毁。根据伤亡事故的不同特点,事故按照行业、致损因素和伤害程度分类,下列事故分类中,正确的有(        )。

  1. 按照致损因素划分,该事故是火灾事故;
  2. 按照行业划分,该事故是危险化学品事故;
  3. 按照伤害程度划分,该事故是重大事故;
  4. 按照致损因素划分,该事故是其他爆炸事故;
  5. 按照伤害程度划分,该事故是死亡事故。
答案

【答案】BDE
【解析】按行业划分: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将事故分为火灾、交通、矿山、化学危险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设施工、特种设备以及其他等事故。按照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划分:事故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


例题:

【2017年-单选】某公司职工赵某在工作期间摔倒,造成小腿骨折及多处软组织摔伤,治疗和休息100天后,经复查能恢复工作,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赵某伤害程度为(      )。

  1. 轻伤
  2. 骨折
  3. 多伤害
  4. 重伤
答案

【答案】A
【解析】105个工作日以下的摔伤,属于轻伤。

收藏     记录


3/13    第1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1.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如果事故现场条件特别复杂,难以准确判定事故等级,情况十分危急,上一级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或者事故性质特殊、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时,就应当允许越级上报事故

     2. 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 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上报事故的首要原则是及时,所谓2h起点是指接到下级部门报告的时间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例题:

【2020年-单选】甲省乙市丙县某施工工地发生较大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该事故报至丙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所需的时间最长为(        )小时。

  1. 1
  2. 2
  3. 3
  4. 5
答案

【答案】A
【解析】注意本题虽然是较大事故,但是要注意题里问的是报道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时间,为1小时。


例题:

【2021年-单选】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单位负责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报告。下列关于事故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
  2. 一般事故应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 事故报告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
  4. 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答案

【答案】C
【解析】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一般事故应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收藏     记录


4/13    第1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报告应当遵照完整性的原则,尽量能够全面地反映事故情况。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
  3. 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 事故的简要经过;
  5.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6. 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7. 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收藏     记录


5/13    第1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事故的应急处置

  1.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 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开展先期应急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向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4.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6. 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7.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侦查措施, 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收藏     记录


6/13    第2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四不放过

  1.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收藏     记录


7/13    第2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的组织

  1.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2.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对于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同类事故的,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等事故调查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3.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4. 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不管哪级事故,其事故调查工作都是由政府负责的;不管是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还是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都是以政府的名义进行的,都是政府的调查行为,不是部门的调查行为;
     5.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例题:

【2021年-单选】2021年某日,甲省乙市某金矿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经全力救援,11人获救,10人死亡,1人失踪。关于该事故调查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应由乙市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特邀甲省应急管理厅参加;
  2. 应由甲省应急管理厅组织事故调查特邀乙市人民政府参加;
  3. 自然资源厅组织事故调查,特邀乙市人民政府参加;
  4. 应由甲省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并指定事故调查组。
答案

【答案】 D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造成10人死亡,属于重大事故人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例题:

【2019年-单选】甲省乙市丙县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9人死亡,10人重伤,事故发生后第10天,又有2名重伤人员医治无效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493 号),关于该起事故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应由甲省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2. 应由乙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3. 应由甲省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调查;
  4. 应由丙县人民政负责调查。
答案

【答案】B
【解析】火灾7天内补报;较大事故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收藏     记录


8/13    第2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1.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聘请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也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
事故调查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代表其所属部门、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成员都要接受事故调查组的领导;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2.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也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确定可以在授权时一并进行,也就是说事故调查组组长可以由有关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

     3. 在实际开展事故调查时,事故调查组可以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设立管理技术综合等专门小组,分别承担管理原因调查、技术原因调查、综合协调等工作;

调查组成员单位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组的委托,指定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负责相关调查取证工作;
进行调查取证时,行政执法人员的人数不得少于2人,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表明身份、告知其权利义务,调查取证可以使用有关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
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当向事故调查组提交专门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据材料。

    4. 事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包括: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包括:

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作业状况;
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
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情况;
事故报告经过;
事故抢救及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的善后处理情况;
其他与事故发生经过有关的情况。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危房内作业—无防护);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其它。

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事故调查报告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例题:

【2019年-单选】甲市乙区某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一起脚手架坍塌事故,致3人死亡,6人重伤。事故发生后,甲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事故调查。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关于该事故调查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1. 调查组应指定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负责相关调查取证工作。进行调查取证时,行政执法人员的人数不得少于 1 人;
  2. 事故调查组应由市人民政府、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委,市监察委、市公安局以及市工会派人组成。邀请市检察院派人参加,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 事故调查组可以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设立管理,技术、综合等专门小组,分别 承担管理原因调查、技术原因调查、综合协调等工作;
  4. 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可由甲市人民政府指定,也可由甲市人民政府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的市应急管理局指定。
答案

【答案】A
【解析】A选项,行政执法人员应不少于2人。


例题:

【2021年-单选】某县造纸厂1名工人在污水池进行作业时中毒窒息,旁站2人发现后,进池救援造成晕厥,送医院途中1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的组成部门可不包括(       )

  1. 当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
  2. 当地县级监察机关;
  3. 当地县级法院;
  4. 当地县级公安机关。
答案

【答案】 C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例题:

【2019年-单选】王某在车间3m高平台进行照明电路维修作业,车间内环境潮湿,王某未佩戴相关防护用品,在维修作业过程中触电,从平台坠落身亡,关于该事故认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1. 事故直接原因是安全培训教育不足;
  2. 事故性质属于责任事故;
  3. 事故类型属于高处坠落事故;
  4. 王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5. 事故类型属于触电事故。
答案

【答案】 BDE
【解析】事故直接原因是触电,A错误;事故类型属于触电事故,C错误。

收藏     记录


9/13    第2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职权和事故发生单位的义务

  1.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2.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3.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 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应当在事故调查组规定时限内,提供下列材料:
    营业执照、行政许可及资质证明复印件
    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职责证明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
    与事故相关的合同、伤亡人员身份证明及劳动关系证明
    与事故相关的设备、工艺资料和安全操作规程
    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明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的说明
    事故现场示意图
    有关责任人员上一年年收入情况
    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料。

收藏     记录


10/13    第2节: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的纪律和期限

  1.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2.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3.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60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60 日
  4. 需要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该时限,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时限可以顺延。

例题:

【2018年-单选】某省5月31日9时发生一起载客电梯由观光层坠落至电梯井底事故,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当地省政府6月1日公布了事故调查组成员并于当日开始展开事故调查工作。为确保事故调查处理技术可靠,事故调查组在成立当天就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电梯进行了多项技术鉴定,其中最长一项鉴定的天数为75天。在省政府未批准延期的情况下,事故调查组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最迟日期是(       )。

  1. 6月30日;
  2. 10月12日;
  3. 8月14日;
  4. 9月30日。
答案

【答案】 B
【解析】调查时间为60天,技术鉴定的,时间顺延75天,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5月31日+135天,B正确。

收藏     记录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